近年来,生猪养殖行业格局发生剧变,中小型散户养殖在“猪周期”波动中逐渐退出市场,现代化、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异军突起,成为行业主流。在这一关键时期,省食品公司瞄准生猪养殖市场行情和格局变化,适时切入生猪养殖端,整合优势资源,推行混合所有制,探索出一条推动公司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。
一、分析市场行情,把握发展机遇
四川地区生猪养殖和消费发生深刻变化,已经从全国生猪养殖大省转变为生猪消费大省。主要原因是,生猪养殖所需的饲料及种猪都要从省外甚至国外进口,导致养殖成本过高,并且受国家环保新政影响,许多中小规模的养殖企业因环评不达标、资金紧缺等原因纷纷倒闭,生猪养殖产量急剧下降。据业内数据分析,2016年四川生猪市场缺口达到1500万头。
生猪产量的下降,导致大量生猪需从省外引进,甚至从国外走私,生猪经过长途运输,产生掉膘和死亡,每公斤活猪比省外高出0.8-1.0元,使屠宰企业和终端经营环节成本居高不下,川内大部分生猪屠宰、加工企业经营风险偏大。公司及时把握生猪行业变化的良机,审时度势,积极拓展生猪养殖产业,打通屠宰加工板块的上游业务,以适应行业的整体变化,满足市场消费的需要。
二、摸清行业走向,探索全新模式
近年来,国家对养殖行业的环保治理、疫病防治、食品安全等进行全面规范,家庭式散养和中小规模养殖商品猪的企业已逐渐被现代化、规模化、盈利能力强的新型养殖模式取代。这种养殖模式注重猪场设计的科学性和养殖技术的专业化,圈舍装有地暖、空气净化设施、自动喂食系统、沼气及有机肥生产设施,污水排放完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。同时在基因技术、疫病防治、科学喂养等方面均采用国际先进理念和科技手段,每头母猪的年产仔成活率由15头上升至25头,是过去传统养殖模式无法比拟的。
这种模式也催生了一批专业养殖管理公司,依托资本雄厚的企业新建的养殖场,承接业主委托实施托管经营,从利润中分红,从而大幅提升了养殖效益,符合四川省情,具有很强的竞争力,是生猪养殖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。
三、整合优势资源,实现转型升级
面对生猪养殖行业和养殖模式剧变带来的难得契机,公司顺势而为,首先在遂宁建立生猪养殖基地。主要运作模式是与在生猪养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大型公司合作,推行混合所有制,签订对赌协议,建立规模4000头左右的父母代的生猪养殖基地,由专业管理团队托管,制定保底方案,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,实施“养殖场+专业管理公司+产业基金+扶贫政策”的新型养殖方式。待遂宁养殖模式成型后,公司将在四川地区复制10余个生猪养殖基地。
同时依托商投集团的平台资源,联合金控公司等现有的金融手段,以及银行、保险资金等有实力的金融机构,发行生猪养殖基金,再新建、收购、整合一批有影响力和控制力的生猪养殖场、屠宰加工企业,充分撬动社会资本,从而实现“放心食品”业务板块的转型升级和做大做强。
四、打造“放心食品”,发挥品牌效益
新型的养殖理念和规模化的投入,奠定了打造“放心食品”的有力条件。新型的养猪场大幅减少了饲养人员,降低了人与动物频繁接触感染疫病的风险;先进的疫苗和疾病防治体系,使生猪少生病或不生病,杜绝了“抗生素”的使用;对生猪饲料实施全程监控,保证绝不使用“瘦肉精”等违禁品。真正实现了养殖的安全、可控、绿色、环保、“无抗”,使生猪可以有效溯源。在此基础上,公司再整合生猪屠宰、加工、冷链物流、配送等现有资源,利用省属国有企业平台,进行宣传、营销,实现“从田间到餐桌”的全流程把控,有效树立“放心食品”品牌,建立老百姓充分认同的“口碑”,并迅速带动销售规模的扩大。用食品产业来支持放心食品品牌,用品牌来带动产业的大发展。
生猪养殖业务的开展,打通了公司业务链的上游端业务,为公司屠宰加工企业、精深加工企业提供了优质、低价的肉源,让上下游产品根据“猪周期”的波动进行合理调配,有效防范了经营风险,从而构建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猪养殖格局,在四川食品行业实现“弯道超车”,并“抢占高地”,为公司转型升级,成为行业龙头奠定了坚实基础。